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张仪在秦惠王麾下效力时,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智慧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连横\"战略。作为秦国重臣,他多次出生入死为国效力,曾两度出任秦国相国,为秦国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好景不长,秦惠王驾崩后,其子秦武王继位,张仪的处境开始急转直下。
这位新君早在身为太子时就对张仪心怀不满,加之张仪平日与朝中大臣关系紧张,这给了政敌可乘之机。秦武王身边的近臣趁机进谗言道:\"张仪对先王不忠。\"在封建时代,不忠可是为人臣子的大忌,这无疑为群臣排挤张仪提供了绝佳借口。就在朝堂上议论纷纷之际,齐国使节突然到访,这个意外插曲为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面对突如其来的齐国使者,朝中众人暗自揣测:莫非是来指责张仪破坏齐楚联盟?毕竟当初张仪用计使楚国为得商於之地而与齐国断交,导致齐楚联合攻秦的计划流产。但转念一想,齐国似乎没有胆量干涉秦国内政。实际上,\"齐让又至\"这个情节并非单纯表现张仪不受待见,而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伏笔,为张仪后续的计谋做铺垫。
展开剩余58%敏锐的张仪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向秦武王进言:\"臣有一拙计,愿献于大王。\"在君王面前,他刻意保持谦逊姿态,但内心早已盘算好脱身之策。秦武王好奇询问详情,张仪便娓娓道来:\"为秦国社稷计,若东方六国大动干戈,大王可趁机扩张疆土。如今齐王对臣恨之入骨,臣所至之处,齐必来攻。故臣愿前往魏国,届时齐国必定兴兵伐魏。待齐魏两军相持不下时,大王可乘虚攻韩,取三川之地,出函谷,兵临周室,必能夺得传国重器。届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查考天下图籍,此乃王霸之业也!\"
这番谋划看似完全为秦国利益着想,实际上暗藏玄机。有趣的是,后来秦武王曾对大将甘茂说:\"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不知是秦王借鉴了张仪的策略,还是张仪早已揣摩透秦王的心思。面对如此诱人的蓝图,秦武王自然应允,当即派三十乘战车护送张仪赴魏。果不其然,齐国闻讯立即发兵攻魏。
眼见齐军压境,魏惠王惊恐万分。这正是张仪计谋的第一步。他从容进言:\"大王勿忧,臣可使齐师退兵。\"随即派心腹冯喜假借楚使身份赴齐游说。冯喜完成外交使命后,巧妙进言:\"大王虽深恨张仪,却反助其在秦王面前得宠。\"齐王不解,冯喜便将张仪离秦前的谋划和盘托出,指出攻魏只会损耗齐国实力,树敌邻邦,反而成全张仪。齐王恍然大悟,立即撤军。张仪计谋的第二步也大功告成。
最终,魏惠王为张仪的智谋所折服,拜其为魏相。在这场精心设计的棋局中,秦武王和齐王都以为自己是执棋者,殊不知他们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张仪实现个人抱负的棋子。这段历史生动展现了张仪作为纵横家的过人智慧,他不仅成功化解了自身危机,还实现了仕途的华丽转身。
纵观战国风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时代可以缺少任何人,唯独不能没有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正是他们精彩绝伦的外交谋略,为战国历史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传奇色彩。试想若没有他们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身影,那段历史该多么平淡无奇啊!
发布于:天津市嘉喜配资-股票开户配资-配资操盘开户-配资网站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