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自明朝以来就被冯梦龙列为“四大奇书”之一,而在七八十年代,它更是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可要说它的普及,最得益的还是当年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版本。尤其是刘欢演唱的《好汉歌》,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梁山上的那群英雄豪杰。
但其实,若细读原著,大家会发现《好汉歌》里所唱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和“你有我有全都有,风风火火闯九州”,与梁山好汉的真实情况并不完全吻合。梁山上虽然有不少英雄,但也有一些并不光彩的人物。而所谓的“兄弟情深”,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纯粹。
一、悲剧收场的梁山英雄
从《水浒传》的结局来看,梁山好汉的命运基本都是悲剧的。在征方腊之前,梁山好汉几乎是所向披靡的,无论面临多大的危机,大家都能齐心协力化险为夷,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活得好好的。然而,到了方腊一战,他们的命运却急转直下,接二连三地死去。作者特别安排了“金枪手”徐宁作为第一个牺牲的天罡星,这似乎是在暗示梁山好汉的好运已到头。
展开剩余69%其中有个情节很荒诞,“中箭虎”丁得孙在行军途中竟被毒蛇咬死,几乎像是作者急着结束他们的故事一样。即便是那些最后活着回到朝廷的好汉,命运也不怎么好,比如宋江和卢俊义,最终都死于赐毒酒之下。
最悲哀的莫过于李逵,这个忠心耿耿的人,虽为人狠辣,却对宋江有着深厚的忠诚,结果,宋江为了自己的“忠义”名声,在死前竟也毒死了李逵。
这些结局引人深思,宋江真的值得这些兄弟们为他卖命吗?其实,梁山上并不缺乏聪明人,那些早早离开宋江的人,反而成了最终的“胜利者”。
二、身处乱世的聪明人
吴用,号称“智多星”,但他的计谋往往是些阴险的手段。例如,他通过陷害卢俊义,导致对方家破人亡,不得不落草为寇。虽然吴用机关算尽,最终也只能跟随宋江走向死路,甚至在宋江坟前自缢而亡。不得不说,这样的“智者”反而走向了不归路。
与此相反,公孙胜则显得更加明智。他身怀武艺,却更注重低调行事,听从师父的建议,在征方腊前就选择离开梁山。虽然他并没有像吴用那样的“智谋”,但凭借修道之人的洞察力和师父的指导,他最终选择了远离风头,得到了善终。
不过,如果要论真正的“聪明人”,那萧让与金大坚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他们并不具备超凡的预测能力,但他们却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能力,最终都过上了相对幸福的生活。
三、机巧的两大猛汉
梁山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中,很多人物都显得不那么重要,甚至一些角色的缺失都不会影响故事的进程。然而,萧让和金大坚的存在则至关重要。他们的独特才能,帮助梁山伪造文书,给了梁山一种“看不见的”优势,这对梁山的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他们以“书法家”和“雕刻家”的身份上山,但在武艺上,他们也并不逊色。他们俩虽然没参与过多少战斗,但却能够凭借各自的才艺脱颖而出,成为不可忽视的角色。例如,在一次遭遇战中,萧让和金大坚成功突破王矮虎的包围,显示出他们的高超本领。
然而,萧让和金大坚并不打算在战场上拼杀,他们更倾向于成为梁山的“非战斗人员”。结果,他们不仅没有在征方腊中阵亡,反而都被朝廷征用了,成了高官。萧让在蔡太师府担任门馆先生,金大坚则在内府御宝监为官,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萧让和金大坚比起那些战死沙场的英雄,显然是更加幸福的人。宋江邀请他们上山时,还特别安排了他们的家人一起上山,显得特别“高人一等”。从这些细节来看,萧让和金大坚在乱世中的机智,的确让他们成了人生的赢家。
总结来说,虽然《水浒传》中有许多武艺高强、忠诚无畏的英雄,但真正能够得善终的,却是那些深知如何隐藏锋芒、谨慎应对局势的“聪明人”——萧让和金大坚,他们才是乱世中的真正智者。
发布于:天津市嘉喜配资-股票开户配资-配资操盘开户-配资网站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