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公元697年,契丹名将孙万荣设下巧妙埋伏,成功击败唐军。唐军总指挥王孝杰在战斗中阵亡,7万唐军被击溃。不久后,契丹的前锋队伍逼近冀州郊外,唐军的20万大军闻风而逃。武则天得知此消息后大为震怒。
孙万荣是契丹的一位杰出将领,擅长用兵。公元695年,契丹因饥荒而局势紧张,营州的官员未能赈济民众,反而向契丹要求上贡,激化了矛盾。于是,孙万荣联合妹夫李尽忠,带领大军袭击营州,成功斩杀了都督赵文翙,俘虏了数百人。武则天为此震怒,调集了大批兵力,包括张玄遇、李多祚等28位将领,前往契丹报复。
然而,唐朝的几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唐军数次被孙万荣和李尽忠的伏兵打败,损失惨重,阵亡的将领和士兵无数。武则天仍不放弃,她派遣武攸宜为主帅,陈子昂为参军,带领15万大军继续征讨。然而,这支临时组建的军队素质不高,最终在密云城附近被契丹埋伏,唐军一触即溃。
孙万荣计划继续追击,但李尽忠突然病逝,不得不暂时停手。就在这时,突厥可汗出兵攻击契丹的大本营松漠,成功俘虏了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家人,导致契丹暂时陷入困境,并决定与唐朝议和。尽管如此,武则天并未同意和解,继续派遣大军增加对东北的压力。
展开剩余55%武则天为了亲自控制局势,派遣王孝杰领军,准备对契丹发起最后的进攻。王孝杰曾以勇猛著称,曾多次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没能料到孙万荣的战术高明,最终在一场山谷的激战中惨败。王孝杰为了防止埋伏,特意派遣两千骑兵先行,但最终依然未能避开孙万荣的包围。尽管王孝杰曾在激战中斩杀契丹将士,但最终他还是战死在战场上。
唐军主力的苏宏晖得知消息后,选择撤退。武攸宜的五万大军也在途中停滞不前,最终又一次败退。
随后的几个月里,唐朝的军事指挥层频繁更替。武懿宗被任命为主帅,率领20万大军前往征讨。然而,面对契丹的强大压力,武懿宗的军队未能坚守,甚至在敌人逼近时直接溃散,丢下大量军械和物资。
随着战局的不断恶化,武则天不得不重新调整策略,派杨玄基督师,并发起全国范围的征兵和军粮筹集。尽管唐朝在战术上屡屡失利,但由于其庞大的国力和资源,契丹的胜利并未导致唐朝的垮台。最终,契丹的孙万荣在一次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杀,首级被送回洛阳。
孙万荣的死标志着契丹短暂的胜利宣告结束,但此后的数百年里,契丹与其后继的女真仍然是中原王朝的重要威胁。契丹与唐朝之间的战争拉开了东北游牧骑兵对中原的长期袭扰的序幕,直到北宋时期才逐渐缓解。
发布于:天津市嘉喜配资-股票开户配资-配资操盘开户-配资网站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