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一直是人们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无数因爱情而起的悲欢离合,仿佛在岁月长河中一再上演。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能深深吸引人心呢?
爱情,既是《诗经》中“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那份悄然相思,又是曹植笔下“念君过于渴,思君剧于饥”的如狂思念。它既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守候,又是纳兰性德的“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的深情付出。爱情,既是白居易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柔情蜜意,也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铭心。
爱,是一种长久的表白,是深切的思念,是永远的陪伴。我认为,能够与深爱的人携手到老,共度一生,这便是人世间最美的事。
有一天,一位16岁的少年骑马奔赴考场,路过一条河边。突然,他看到一个猎户正从对岸走来,手里提着两只大雁。少年好奇,便下马走近询问:“请问这两只大雁是今天捕到的吗?”
展开剩余82%猎户点点头,答道:“是的,今天刚捕的。”
少年皱了皱眉,继续问:“可是我听说,捕雁一般是先用网捉住,然后用刀杀掉,血就会把脖子染红。那么,您手里的这只大雁,脖子上怎么没有血呢?反而是头顶有红呢?”
猎户叹了口气,缓缓开口:“这只雁有些不同。今天早上,我捕到两只雁,其中一只挣脱了网。当我准备杀掉另一只时,这只逃脱的雁突然疯狂地冲我飞来,差点把我伤到。幸运的是,我躲开了,但那只雁似乎不甘心,飞了很久,最后竟然撞地死去。我心生怜悯,就把它带回来,准备给它一个安葬的地方。”
少年听后感慨道:“真是可怜的一对雁啊!”
他望向蔚蓝的天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两只雁,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形影不离。这对殉情的雁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
于是,他买下了这对雁,将它们安葬在河边,并立碑纪念,以表达自己对这段深情的敬意。
这段经历,激发了少年的创作灵感,他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摸鱼儿·雁丘词》。诗中写道:
乙巳年,我去并州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猎人,他告诉我:“今天刚捕到一只大雁,另一只挣脱了网,悲鸣着飞来,最终却撞地死去。”我便买下它们,将它们葬于汾水之上,并立石为纪念,号称“雁丘”。同行的诗人纷纷作诗,我也写下了《雁丘词》。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从一开始就提出了深刻的疑问:“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大雁的悲壮殉情深深打动了作者,让他不禁反思:爱情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强大,能够让人甘心为它生死相许?
接下来,诗词描绘了大雁悲情的故事。“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写的是大雁长时间的陪伴与不离不弃。接着,“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感慨爱情中的欢乐与离别,尤其是那种生死与共、患难与共的真挚感情。“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通过这一句,作者再次升华了大雁的情感——它们的死,不仅仅是为爱,更是一种追寻与执着。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这两句通过描写汾水周围的荒凉景象,暗示了人事的变迁和爱情的永恒。“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这里引用《楚辞·九歌》中的“山鬼”篇,通过古老的悲情故事来渲染氛围。
最后,“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则写出了大雁的爱情感天动地,连上天也嫉妒它们的深情。并且,它们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成为世人缅怀和追求的爱情象征。
这首词歌颂了那种生死相许、至死不渝的爱情,也让人深思爱情的真谛。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和对殉情者的无尽哀悼。
这位16岁的少年,正是金朝末年的大文豪元好问。元好问,自小聪慧,早有“神童”之誉。年少时便考中进士,后官至知制诰。他的文学才华横溢,诗、文、词、曲都有卓越成就。尤以“丧乱诗”和词作最为人称道。《摸鱼儿·雁丘词》便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至今仍为千古传世之作。
元好问通过大雁殉情的故事,表现了爱情的伟大与美丽,至今无人能超越。它感人至深,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永恒魅力,也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爱与希望是照亮人生最重要的光。
发布于:天津市嘉喜配资-股票开户配资-配资操盘开户-配资网站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