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轰炸机,没有藏进机库,而是挂载实弹,在全世界的卫星和眼睛下,飞过了黄岩岛附近。弹翼下,是被称为“航母杀手”的鹰击-12。目光所及,是美国海军的“华盛顿”号。这场空中展示,远不是一次例行巡逻那么简单。
十一年不见,航母归来,搅局南海
十一年不见,美国海军的“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重返南海。它并非以最佳状态回归,过去十一年里,它有近七年耗在船厂里,经历着复杂的中期大修,余下的时间也在漫长的等待和磨合。按理说,这艘巨舰此刻正处于战斗力恢复期,远未达到巅峰状态。但它的姿态却异常高调。
七月初,它驶入黄岩岛东北海域,大摇大摆地开展舰载机训练,甚至邀请盟友登舰参观,仿佛要重演十一年前“掌控一切”的剧本。身旁还有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最大吨位巡逻舰“特雷莎·马格巴努亚”号作陪。一前一后,美菲联手,试图用那套老掉牙的《共同防御条约》和“航行自由”说辞,在中国家门口唱一出为盟友“站台”的戏码。
“航母杀手”公开亮相,一次不留情面的战术宣告
可是,这片海域早已物是人非,“华盛顿”号面对的,是中国不再含蓄的反制。北京时间七月三日下午,美菲联合行动不过二十四小时,新华社就发布了南部战区在黄岩岛附近开展战备警巡的消息。紧随其后公开的现场视频,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洪流:这不是迟到的声明,而是即时、清晰、甚至有些刺眼的回应。
画面里,歼-16战斗机在空中撑开保护伞,海面上,至少一艘054A型护卫舰大理舰与两艘056A型护卫舰遂宁舰、阿坝舰犁波踏浪。而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批挂载着鹰击-12的轰-6K编队。这不是将其藏在机库里的含蓄警告,而是直接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利剑。
快拳划定红线,长盾巩固阵地,一套组合拳重写剧本
这套组合拳里的“快拳”,正是挂载鹰击-12的轰-6K与护航的歼-16。它们的特点是速度快,打击力强,能在短时间内抵达战区,直接将对方的风险计算器指针拨至“红区”。被称为“航母杀手”的鹰击-12,其最高四马赫的突防速度,意味着从发射到命中,留给一个航母战斗群的反应窗口以秒计算。
当数枚此类导弹从不同平台、不同角度同时来袭,即便是全球最顶尖的宙斯盾防御系统,也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拦截概率。更关键的是,在歼-16和水面舰艇提供的防空体系掩护下,轰-6K可在距离美军航母防御圈外围约五百公里的安全位置,发起高超音速导弹突防。
如果说轰-6K是雷霆万钧的“快拳”,那海面上游弋的护卫舰群,便是那面坚韧持久的“长盾”。它们不像轰炸机那样瞬间夺目,却负责日夜不歇的监视、对峙,乃至必要时的物理性驱离。
空中的锋芒负责划定红线,海上的坚守则负责巩固这片阵地。这种“快拳”与“长盾”的结合,构成了这次立体而精准的回应,它远超一次简单的例行巡逻,而是一种精心计算的战术宣告。
新的游戏规则:每一次挑衅都自带清晰价目表
正是这种今非昔比的实力,让每一次所谓的“航行自由”都附带了一张清晰的价目表。十一年前畅行无阻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要知道,上次“华盛顿”号到访时,中国刚在南海启动大规模陆域吹填,海空军装备正处节点,对广阔南海的掌控力相对有限。
而今天,依托南海三大岛礁建立的远洋预警侦察体系、岛礁机场和补给网络,已经让解放军海空兵力得以常态化巡航,并能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就连接替“华盛顿”号驻守亚太的“里根”号,近年来也已切身感受过解放军在南海日益增强的控制力,五角大楼在南海的行动因此愈发谨慎。
按理说,“华盛顿”号上的指挥官应该心知肚明这些变化,但他们依然选择与菲律宾一起到黄岩岛附近搅局,这无疑是一种明知故犯的测试。菲律宾自去年以来在美国鼓动下不断升级挑衅,从船只发展到飞机,意图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搅乱南海。如果解放军的回应不够坚决,他们很可能得寸进尺。因此,轰-6K挂载实弹的公开展示,成了一种必要的、不容误读的沟通。
它传递的信号异常清晰:不要越界。这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展示实力。一枚鹰击-12足以重创一艘伯克级驱逐舰,而轰-6K编队的饱和攻击,即使是尼米兹级航母也难以承受。让对方在行动前,必须重新计算潜在的损失。
物是人非的不仅是对手,还有自己
面对物是人非的南海,“华盛顿”号的境遇显得有些尴尬。一方面,五角大楼或许需要重新评估在“家门口”与一个决心强硬、工具箱充裕的对手玩火的风险。另一方面,这艘航母本身,未完全恢复的战斗力,让硬碰硬显得更不明智。也许,暂避锋芒才是当下更现实的选择。
这场对峙,不仅揭示了力量的此消彼长,也昭示着解放军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每一次博弈,都成为其打磨战术、提升实力的机会。反观另一边,其战斗力却在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南海的“物是人非”,指向的不只是中国的崛起,或许也暗示了对手正面临的自身困境。
当“华盛顿”号下一次再来,它面对的,很可能是一个更加不利的局面。这次精心策划的展示,与其说是回应,不如说是一种宣告:旧的游戏规则,真的已经
了。
嘉喜配资-股票开户配资-配资操盘开户-配资网站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